生物技术考研(生物技术考研方向)




生物技术考研,生物技术考研方向

随着“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意味着转基因作物,特别是玉米和大豆,在我国从研发到商业化种植的进程将加速。根据路透社2月17日报道,2023年,转基因玉米将在内蒙、吉林、河北和云南四省小面积试种。“开弓没有回头箭”,那么,生物技术到底会带来多大的增产幅度?会成为中国农业的未来吗?

从小做起,今年转基因玉米或将小面积试种

据从事种子研发的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2023年,农业农村部在我国传统玉米主产区指定了转基因玉米的试种范围,包括内蒙古、吉林、河北和云南省,试种面积大约在400万亩,约占我国2022年传统玉米种植面积的0.66%。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1月初,农业农村部召开了转基因作物审定会议,审定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在20个左右。因此,业界普遍认为,2023年,种植转基因玉米将由原来的非法种植转向合法商业化种植,并且种植面积将会大幅增加。不过,从各方面来看,转基因玉米在2023年大面积种植的希望或将落空。

在“一号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但并不是完全放开,而是从小做起,“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这也体现出了国家对转基因作物持有谨慎开放和科学管理的态度。

生物育种对我国粮食生产意味着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88年就开始种植抗病毒烟草,后由于贸易问题被撤回。在上世纪90年代,毁灭性的棉铃虫感染影响了我国的棉花生产。随后,在1997年我国批准了BT抗虫棉的商业化种植,并在种植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目前,我国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在70%左右。

但在其它粮食作物方面,如玉米、大豆、水稻等则进展缓慢。在我国,转基因作物想要商业化种植,除了和其它传统作物种子一样需要相关的资质外,还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获得生物安全证书,二是通过转基因作物品种审定。

虽然有部分品种早在十多年前就获得了生物安全证书,但从未实现商业化种植。因为在2022年6月之前,我国就从未出台过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审定细则。究其原因,除了我国稳步推进转基因谷物的开发和商业化种植外,另一大原因是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大多持抵触态度。

从进口来讲,虽然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但在生物安全和用途方面,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而且不允许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在国内进行种植。有出口商表示,在我国申请一份生物安全证书(转基因作物进入中国市场的必备条件之一),审批时间甚至长达9个月。

那么,在粮食作物方面,为何我国开始从禁种转向试种了呢?这其实是基于多方面因素考量后的必然结果。

首先,生物育种技术逐渐成熟。转基因技术在问世之初,就引发了人们激烈的讨论,甚至很多人将转基因技术冠上了“魔鬼”的罪名。特别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大多数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持支持态度,而普通大众基本都是“反转”人士,这或许也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消费者获取资讯的便利途径有关,毕竟,一个好的案例大家很快会忘记,但反面案例,很容易被人记住。

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学家围绕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毒性、后代甚至是DNA的影响,已经做过无数次的测试和验证,并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代或多代中产生毒性。当然,面对新生事物,仔细分析和评估其安全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从技术本身来说,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已经和刚开始的转基因技术不可同日而语。例如基因编辑作物和转基因作物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内容请阅读:基因编辑作物究竟是科技“狠活”,还是应对粮食危机的良方?

其次,是基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我们都知道,尽管我国口粮安全绝对有保障,但在饲用和工业用粮方面,却依赖进口,特别是大豆和玉米,不但依赖进口而且进口来源国十分集中。在疫情、地缘冲突、贸易摩擦等背景下,遭遇“粮食战”的风险在加大。

以2022年为例,美国农产品出口价值为2130亿美元,高于2021年创下的192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尽管中美之间摩擦不断,但我国依然是2022年美国农产品的最大目的地,占其出口份额的19.2%,并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大豆、棉花和牛肉的采购量呈现出增加趋势。

因此,在生物技术育种或转基因作物方面取得进展,推动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业化或将打破农业生产国内瓶颈。

另外,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也是我国在相关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途径。从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发展来看,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首次商业化种植以来,目前全球已经有71个国家和地区在商业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增加至1.9亿公顷,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排名前三的国家,而这三个国家也是我国大豆和玉米的主要进口来源国。转基因作物种类也已经扩大到32种,除了大豆、玉米、棉花,还包括马铃薯、茄子和苹果等。目前全球74%的大豆、31%的玉米和79%的棉花都是转基因的。毫无疑问,遗传资源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那么,生物育种到底会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多大增产幅度?

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试点项目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只需喷洒一次除草剂,就可以防治95%以上的杂草,而转基因玉米在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对主要威胁玉米生产的秋粘虫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5%甚至更高。从产量来看,转基因大豆在降低除草成本50%的同时,产量提高了12%,而转基因玉米的产量提高了6.7%~10.7%。并且试点项目中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对益虫和土壤质量没有负面影响。

如果在短期内,我国实现了大豆和玉米的商业化种植,那么,我们的玉米和大豆提升空间会有多大?我们不妨以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种植国—美国,来做个对比,粗略估算下我国未来玉米和大豆的增产空间。

从对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种植带的单产均值水平比我国东北地区单产均值水平高出大约11%,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产量的提升上限。在理想状态下,如果我国全部改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按照2022年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产量上限大约可增加1000万吨大豆和1350万吨玉米。

从数据来看,大豆方面,增产的量距离我国年均8500万吨的进口量相差仍然很大,但国内玉米供需基本可以达到供需平衡。因此,正如“一号文件”中所表述的:“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依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要想摆脱对进口的依赖,还需“多管齐下”!

生物技术考研(生物技术考研方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重庆办公家具厂家_办公家具定制品牌_办公家具设计价格-重庆办公家具公司 » 生物技术考研(生物技术考研方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