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导师(考研导师是怎么确定的)




考研导师,考研导师是怎么确定的

研究生是精英教育的代表,从前要说谁是研究生不知道有多让人羡慕,如今研究生考试就却种向高考看齐的错觉。

大学生数量增多让人均学历也有了明显提升,这让各行各业招聘人才时更从容,可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却意味着找工作变得艰难了,随便一个普通岗位都有人和自己竞争,大学生想要获得心仪的工作,只能增加自己的优势。

学历成为大学生求职发展的“硬通货”

大学生数量增多,再加上特殊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在应届生找工作现状不是很容易,甚至官方还决定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未就业,基本生活面临困难的大学生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其实环境影响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竞争激烈,学历和能力不是很突出的大学生机会有限。

现在大学生面对的就业现状是本科生含金量下降,数量增多,就算积极投递简历得到的回复也是寥寥无几,就算是985院校的本科生,如果把目标瞄准名企大厂,机会也并不大,因为现在但凡有点技术含量的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就连基层街道办这样的岗位,往往都是985研究生最后胜任。

这样看起来研究生似乎是就业方面的王者?其实也不尽然,有多少研究生一点点筛选公司,最后确定了十几家,结果收到的回复只有一两个,给出的待遇却不能让研究生满意

要说最抢手的还得是博士生,虽然同样是研究生学历,但是各单位给博士生的待遇明显超过硕士生,就说各城市给与博士生30万以上的安家费这点,就是硕士生没得比的。

近些年来,学历成为大学生求职发展的硬通货,每上升一层学历似乎选择就更多一些,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但是选择读博的人却很少,明明博士含金量这么高,为何少有人读博呢?

读博要导师又哄又劝?原因现实且带点心酸

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准备考研或者正在读研的学生,但是鲜少有人听说准备读博的,近两年考研人数备受关注,据统计2023将突破520万大关,而招生人数仅有130万,对比2022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13万这个数字来说,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有人说博士毕竟是更高一层的,不是学生想读就能读的,但是事实上这和学生的主动性也有很大关系,你看硕士研究生考试,大学生扎堆报名,保研名额有限,有的大学生不惜连哭带闹也要争取名额,可是读博往往都是导师连哄带劝的,甚至还有个别导师为了让学生读博,卡着硕士研究生论文迟迟不给过的。

既然大学生深知学历对就业发展的帮助,为啥读硕士研究生这么积极,换成了博士生就犹犹豫豫呢?

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时间成本的问题,博士毕业后学生大多30几了,同届的学生已经找好工作结婚生子,人生开始趋于平稳,可博士生却才刚踏入社会。

尤其女生读博后也会有心酸的感悟,大众对女博士虽然赞叹于其高学历,但也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女博士往往自身条件优秀,在婚恋方面也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以至于影响终身大事。

其次就是性价比的问题,多数博士生都是进入国家科研单位或者留在高校任教,如果大学生没有从事科研的准备,其实没必要读博。

还有一点就是读博的毕业难度,别看导师劝学生读博的时候亲切又热情,如果博士生没有真材实料,毕业时导师也不会放松要求,有不少博士生读了好几个三年最后只能肄业被学校清退,所以读博或许很容易,但要毕业实在太难了。

读博取得最高学位是很多学生的理想,但是人生在世还是得多考虑现实,综合这些原因,让读博的性价比没那么高,所以多数学生对读博不是很积极。

高学历占比远没有大学生想象的多,无需过分焦虑

现在大学生对考研和积极,觉得本科生已经遍地都是了,不读研就没有出路,但实际上不说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的占比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是数量不多的,就以今年的毕业生人数为例,1076万毕业生中有六百多万都是专科生,本科以上学历只四成,而这四成中普本生有三百多万,985毕业生只有20万。

可见高学历的毕业生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多那么卷,网络上人均985也只不过是个梗而已,想想每年985院校的录取率就能知道每年毕业生的占比,所以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中仍然是有优势的。

而之所以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部分原因是目标定的太高错估自己的实力,所以投递的公司没有回复,另一个原因大学生自己也清楚,大学四年都是怎么度过的,没有成绩没有优势,在就业竞争中当然就不吃香了。

所以大学生与其焦虑学历不够不好找工作的问题,不如在现阶段充实自己,先增加自身的价值,再去面对就业问题。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考研导师(考研导师是怎么确定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上海考研网 » 考研导师(考研导师是怎么确定的)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